New Phytologist [2025 IF8.1 ]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团队揭示水稻抗病的新机制
近日,中国农业大学农林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赵文生组在《New Phytologist》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“The OsFBX388-OsFIP1-OsCatA module regulates ROS homeostasis and disease resistance in rice”的研究论文,该研究鉴定了一个DUF1644家族蛋白OsFIP1,并揭示了OsFBX388-OsFIP1-OsCatA模块调控活性氧稳态和水稻抗病性的分子机制。
植物受病原物侵袭或非生物胁迫时会产生活性氧(ROS)并激活一系列的防卫反应,但过量的ROS会对植物造成危害。作为ROS的重要成员,过量的过氧化氢(H?O?)会氧化细胞膜和蛋白质,损伤DNA,最终触发细胞程序性死亡。过氧化氢酶(Catalase, CAT)是重要的抗氧化酶,可将过氧化氢(H?O?)分解为水和氧气以维持植物细胞内的ROS稳态。水稻中有三个CAT基因(OsCatA、OsCatB、OsCatC),它们通过降低植物体内的H2O2积累响应病原物侵袭和非生物胁迫。DUF1644蛋白家族在植物中高度保守,参与耐盐、耐旱和产量调控,但其在植物防御和ROS稳态中的作用尚不清楚。
该研究发现含有DUF1644结构域的蛋白OsFIP1能够正向调控水稻免疫。OsFIP1的过表达增强了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,伴随着防御相关基因的上调、几丁质诱导的ROS爆发和H?O?积累的增强。
已有研究表明,OsCatB通过与ROD1(Resistance of rice to diseases1)或SRL10(Semi-rolled leaf 10)互作增强H?O?清除能力,OsCatC与CIPK31(Calcineurin B-like protein-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1)互作调节抗性。
OsFIP1正调控水稻的抗病性
该研究发现,OsFIP1通过调节过氧化氢酶OsCatA进而调控H?O?稳态。OsFIP1与OsCatA互作并导致后者在细胞质中的积累量显著减少,进而降低OsCatA的四聚化和过氧化氢酶活性。进一步,敲除OsCatA增强了对稻瘟病的抗性。进一步研究发现,E3泛素连接酶OsFBX388与OsFIP1相互作用并使其泛素化降解。OsFBX388的敲除使OsFIP1过度积累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,从而导致ROS爆发和对稻瘟病抗性增强。综上所述,该研究结果证明OsFBX388-OsFIP1-OsCatA模块在调节ROS稳态和抗病性中的关键作用,为免疫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。
OsFBX388-OsFIP1-OsCatA模块调节ROS稳态和抗病性
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赵文生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,博士后邱天成和李奕昕硕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。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博士研究生程亚普、方柯兴、冯亚艳,硕士研究生白清圆、杨梦妮参与了该研究工作。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彭友良教授和Vijai Bhadauria教授为该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。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U22A20463和31872926)、拼多多-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基金(No. PC2023A01005)和中国农业大学2115人才培育发展支持计划的资助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111/nph.70383
文章中非变性电泳使用了以下产品:
RTD6135 非变性凝胶蛋白电泳试剂盒(含预制胶)
PL111 5×非变性非还原蛋白上样缓冲液
RTD6117-0415 4-15%RealPAGE Tris-Glycine预制胶